下列主張和口號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①“自強求富”
②“民主、科學”
③“民族、民權、民生”
④“維新變法”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太平天國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A.江南制造總局
B.上海輪船招商局
C.安慶內軍械所
D.天津機器制造局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
D.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A.總理衙門
B.京師同文館
C.京師大學堂
D.京師講武堂
A.抵御外侮
B.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
C.發(fā)展資本主義
D.鎮(zhèn)壓人民革命
最新試題
()中國大陸地區(qū)森林覆蓋率為49.6%,南方地區(qū)甚至超過90%。華北平原和中原地區(qū),森林茂密,禽獸逼人。
唐代前期,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以長安為中心的()和以洛陽為中心的都畿道。
()又名印度虎,世界第二大虎亞種,是目前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虎亞種,是世界瀕危野生動物之一。
()是目前我國亞洲象唯一殘存地區(qū),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掘證明,其分布自春秋至今從未間斷。
明清時期,棉織業(yè)分布地域廣大,其中太湖流域的蘇、松、常三府為全國棉織業(yè)中心,尤其是()所產(chǎn)最為精良,不僅行銷全國,還遠銷日本,號稱“衣被天下”。
秦代從咸陽通往九原郡的北路干線稱為()。
先秦時期()主要在今天津附近入渤海,在3000年的時間內決口多達1500多次,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
()是植被變遷的主導因素,但是歷史時期的人為因素也不可小覷。
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時期,太行山麓就進入到耒耜農業(yè),到戰(zhàn)國時代河南中部已經(jīng)“無長木”。
近5000年來中國主要水系水文變化,總的趨勢是江河()普遍減少,水位季節(jié)性變幅增大,河流和湖泊資源日益斷流、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