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互利共生
B.捕食
C.寄生
D.競爭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人口數量
B.人口密度
C.性別比例
D.年齡結構
如圖為某一環(huán)境中甲、乙兩個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相同時間內,甲種群的增長率高于乙種群的增長率
B.甲種群和乙種群屬于競爭關系
C.由于某資源條件的改變,乙種群的K值提高,則甲種群的K值也會隨之提高
D.圖示增長曲線的形成可能與這兩種生物的天敵有關
資源的合理使用是使產量最大化,又不影響資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種群增長呈“S”型曲線。假設種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種群數量水平,根據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環(huán)境阻力對種群增長的影響出現在S4點之后
B.防治蝗蟲應在蝗蟲數量達到S3點時進行
C.漁業(yè)捕撈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點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長狀況,則有害代謝產物在S1時期大量積累
土壤動物是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一地區(qū)人工綠地、林地、農田3種不同類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動物群落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
(注:第1層為距地表0~5cm;第2層為距地表5~10cm;第3層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各樣地土壤中動物類群數
B.各樣地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沒有明顯的差異
C.人類活動對土壤動物的數量和分布沒有影響
D.各土層中土壤動物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均為“S”型
下圖表示某山地針葉林群落向常綠闊葉林群落演替過程中馬尾松和甜櫧的年齡結構,I~V表示植株的年齡由小到大。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統(tǒng)計不同群落中馬尾松和甜櫧的個體數量時要用樣方法
B.該山地的群落演替類型屬于次生演替
C.針闊混交林和常綠闊葉林中甜櫧的種群密度將會越來越大
D.三個群落中馬尾松種群的年齡結構均屬于衰退型
最新試題
造成曲線⑤的K值較小的原因有()
若將上述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開發(fā)成為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則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降低,人類在此過程中對群落演替產生的影響是()
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若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N,則在t1時種群的數量為(),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
若一段時間內草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1×106kJ,那么圖中最高營養(yǎng)級生物所獲得的能量為()kJ(能量傳遞效率用圖中字母表示)。
該魚在t2時期后,種群數量變化不再增加,主要原因是()
草原上蝗蟲爆發(fā)會對草原造成較大的破壞,如果用化學方法防治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還會造成環(huán)境的污染,請你利用生物學的原理,提出一種經濟合理的方法:()
若圖中物種為食草動物,當看到青草明顯減少時,部分個體會另覓食地,這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
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有一物種瀕臨滅絕,則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該物種的根本措施,原因是()
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角度考慮,你認為城市綠化選擇物種時應盡量選擇()
該詩描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如圖。如果圖中植物能提供20000KJ的能量,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z10%~20%,則鷹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