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在書法里有41種寫法,是漢字中寫法較多的一個字。下列“國”字中被使用最晚的是()
A.A
B.B
C.C
D.D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民主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
B.民心的喪失削弱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基礎(chǔ)
C.辛亥革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
D.海關(guān)稅務(wù)司對革命持支持態(tài)度
A.威權(quán)政治下知識分子的艱難抉擇
B.康有為堅持君主立憲道路
C.康有為對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不滿
D.康有為無法原諒袁世凱逼清帝退位
A.湖北新軍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長期社會變革推動了武昌起義爆發(fā)
D.部分洋務(wù)派官員轉(zhuǎn)向了反清革命
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在設(shè)計《辛亥革命在福州》展覽時,計劃分為四個板塊:
①《辛亥革命的社會背景與革命前夕的福州》②《黃花崗上的英烈》③_______④《中山蒞榕、八閩生輝》。下列符合第三板塊主題的應(yīng)該是()
A.《四川保路風云激蕩》
B.《武昌首義福州光復(fù)》
C.《約法頒布民國榮光》
D.《提倡國貨福州先行》
莫里循是澳大利亞人,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中華民國總統(tǒng)政治顧問。他居住北京達20余年(1887-1920年),親歷了近代中國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他的大量報道、通訊與日記成為研究這一段中國歷史的重要素材,下面這些資料里,你認為哪些不可能是他親身經(jīng)歷留下的()
①火燒圓明園的現(xiàn)場報道②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照片
③臨時大總統(tǒng)誓詞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殺的有關(guān)報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最新試題
2012年3月11日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100周年紀念日,南京各界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紀念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這一里程碑。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有學者認為:“它的意義不同于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改朝換代,也不僅僅局限于趕跑了一個皇帝,而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信仰……”這位學者所說的“它”是指()
老舍名劇《茶館》中的小人物李三有這么一段牢騷滿腹的對話:“哼,皇上沒啦,總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來改去,袁世凱還是要做皇上。袁世凱死后,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guān)城,改良?我還是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了呢!”這段文字表明當時()
除革命黨、諮議局、普通民眾之外,清廷軍隊,甚至是袁世凱的北洋部隊,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舉動。1911年12月10日,清朝駐荷蘭國代辦章申在給內(nèi)閣的電報中說,“和(荷)報稱……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國建立共和國)”。這表明()
與辛亥革命相比,五四運動主要新在()①促進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②工人階級發(fā)揮了主力軍作用③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性質(zhì)④得到了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領(lǐng)導(dǎo)
1924年8月孫中山指出“我們國民黨的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不過辦法不同”。當時孫中山所提的“辦法”主要是指()
1922年,孫中山說:“中華民國就像我的孩子,他現(xiàn)在有淹死的危險。……我向英國和美國求救,他們站在岸上嘲笑我。”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實現(xiàn)國共合作②領(lǐng)導(dǎo)北伐戰(zhàn)爭③提出“新三民主義”④頒布《臨時約法》
1906年2月,清政府擬定了一項決議:凡派去日本留學的,只限于那些擅長中文并精通儒家經(jīng)典的學生。對該決議的理解,正確的是()
近代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是()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1787年美國憲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兩部文獻都()①頒布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②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③是該國首部資產(chǎn)階級憲法;④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