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患者和帶菌者都是傳染源
B.患者從潛伏期起即可從糞便排菌
C.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傳染性最大
D.排菌期在3個月以內(nèi)稱為暫時性帶菌者
E.排菌期在3個月以上稱為慢性帶菌者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發(fā)熱和皮疹
B.消化道癥狀
C.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D.循環(huán)系統(tǒng)癥狀
E.肝脾腫大
A.腸出血
B.腸穿孔
C.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心肌炎
D.中毒性腦病
E.溶血性尿毒綜合征
A.應用傷寒沙門菌“O”與“H”抗原,副傷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種抗原,通過凝集反應檢測患者血清中相應的抗體
B.對傷寒與副傷寒有確定診斷價值
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現(xiàn)抗體
D.第3~4周的陽性率可達70%以上
E.約有10~30%患者肥達反應始終為陰性
A.起病時有急性胃腸炎癥狀
B.發(fā)熱多呈馳張型
C.毒血癥狀較輕,但胃腸癥狀較顯著
D.出血與穿孔少見
E.副傷寒甲復發(fā)機會較傷寒少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
最新試題
關(guān)于傷寒桿菌的生物學活性的描述錯誤的是()
下列那些因素與傷寒預后有關(guān)()
患者高熱1周。檢查:體溫40℃,脈搏90次/分,血白細胞4.0×10/L,嗜酸性粒細胞消失。應首先考慮的是()
關(guān)于肥達反應下列哪項錯誤()
傷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時期是()
傷寒的臨床類型不包括()
女,16歲。持續(xù)發(fā)熱17天,體溫38.5~39.6℃,食欲減退、腹脹、腹瀉,大便每天2~4次,為稀便。體檢:胸前可見數(shù)個2mm×3mm大小充血性皮疹,肝肋下2cm,脾肋下1cm。血白細胞3.0×109/L,中性粒細胞45%。血清肥達反應:"O"1:160,"H"1:320。副傷寒A陰性,副傷寒B陰性。血ALT48U/L,TBil24μmol/L,尿蛋白(+)。病因治療應首選()
下列哪項不是傷寒的典型表現(xiàn)()
關(guān)于傷寒的傳染源,敘述正確的有()
對傷寒診斷及預后有指導意義的檢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