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宋思想家“二程”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繼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自有貫通處”。明朝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則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繼而提出“致良知”的認識論,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強道德修養(yǎng),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中國儒學史論》
材料二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顧炎武認為“王(陽明)學末流不習六藝,不綜當代之務,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終至“神州蕩覆,宗社丘墟”。--《中國儒學史論》
材料三法律應當是理性的體現(xiàn)。國家的權力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國王只能行使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應當分屬議會和法院。如果國王不能給人民帶來幸福,人民就應當推翻他的統(tǒng)治。--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請回答:
(1)宋明理學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材料一中兩位思想家的觀點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顧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一中的思想的?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明清時期儒學發(fā)展有何特點?
(3)材料三中的“理性”與材料一中的“天理”有何區(qū)別?與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發(fā)展之處?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造成以上差異的根源。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最新試題
(1)依據(jù)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別概括歸納智者學派對人的價值問題所關注的側重點。(2)概括出材料五體現(xiàn)了蘇格拉底的什么哲學思想?(3)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關于人的價值觀點產生的社會根源是什么?(4)依據(jù)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人文精神的理解。
簡述普羅泰戈拉為代表的智者學派的基本主張及其積極意義。
簡述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簡述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
簡述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線及其意義。
簡述改革開放過程中農村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
簡述二戰(zhàn)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的具體表現(xiàn)。
(1)據(jù)材料一,孫中山認為是什么原因使國家統(tǒng)一成為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你如何理解“近世五六百年……從無分裂之虞”?(2)據(jù)材料二,孫中山用和平方式爭取國家統(tǒng)一的努力有哪兩次?歸納當時中國政局變化的共同點。(3)據(jù)材料三,對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問題,孫中山與當時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有何共同特點?孫中山逝世后,國共兩黨是怎樣繼承孫中山這一遺志的?其結果如何?
簡述20世紀70年代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
(1)根據(jù)材料一與當時歷史背景,指出中國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啟動時采取“集中力量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原因。(2)材料二的思想在實踐中是怎樣實施的?結果如何?(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兩支突起的“異軍”在我國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進程中解決了什么問題。他們所起到的作用說明了什么?(4)結合上述材料與所學知識,概述中國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發(fā)展的基本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