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
B.武漢大學
C.華中師范大學
D.華中科技大學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湯化龍、程定國
B.黃興、程定國
C.吳兆麟、熊秉坤
D.熊秉坤、程定國
A.施洋
B.林祥謙
C.夏明翰
D.李漢俊
A.44
B.54
C.64
D.74
A.30
B.20
C.10
D.5
A.吳兆麟
B.黃興
C.黎元洪
D.蔡濟民
最新試題
馮天瑜長期從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討中國文化史框架構筑和明清文化史,為建立和發(fā)展武漢大學中國文化史學科做出了突出貢獻,主要著作有()、《張之洞評傳》、《封建論》等。
知音故事在19世紀已傳播海外。據王麗娜《中國古典小說戲曲名著在國外》一書介紹,由倫敦麥克米蘭出版社出版的最早一篇英譯見于1874年,另有法、德、俄、日等多種譯文。()
《木蘭傳說》于2010年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確立了黃陂是木蘭傳說和木蘭文化主要發(fā)源地的重要地位,為促進武漢及黃陂文化事業(yè)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就有精忠報國的博大情懷。國難當頭,木蘭以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勝利完成了保家衛(wèi)國的使命,成為名垂千古的巾幗英雄。()
1918年,美國《豎琴》雜志載文《中國的芝加哥》,該文贊道“漢口在全國商品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可與芝加哥在美國的地位媲美”。()
新中國伊始,在武漢三鎮(zhèn)中心城區(qū),逐步形成九大商業(yè)區(qū),分布在漢口的江漢路、六渡橋、漢正街、車站路、硚口路,武昌的解放路、水果湖、青山紅鋼城,漢陽的鐘家村一帶。()
在知音故事流傳的過程中,使其雅俗共知的要歸功于明末通俗文學家馮夢龍在《警世篇》中創(chuàng)作的首篇白話小說《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古往今來,“覓知音”的感慨比比皆是,諸如懷才不遇而思知音,命運坎坷而念知音,男女孤獨而慕知音,報國無門而仰知音,可見,尋求知音是社會普遍情感,感嘆知音難逢是常見的失意心態(tài)。()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指出:“一個不屬于任何文明的、缺少一個文化核心的國家”,“不可能作為一個具有內聚力的社會而長期存在”。()
海納百川、開放包容賦予武漢文化兼容并包、多元復合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