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是確定事物之間相同點和相異點的思維方法,它為客觀全面地認識事物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古代的“選舉”與源自西方、現(xiàn)在流行的“選舉”雖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實質內(nèi)容方面無疑是有著根本性的差別的。——戴維·米勒、韋農(nóng)·博格丹諾《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
材料二:
中國進入近代以前,人們心目中所指的“選舉”又與現(xiàn)在人們心目中所指的“選舉”不同,它不是指人們投票選舉代表、議員或者自基層到高級的各級領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經(jīng)相當陌生卻正是我們所要敘述的東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從一個側面見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變。——何懷宏《選舉社會及其終結——秦漢至晚清歷史的一種社會闡釋》
材料三:
“民主”一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出現(xiàn)于《尚書》:“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于成湯”。意思是說:暴君夏桀殘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湯才是民主。“我們(雅典)的制度被稱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政權不是在少數(shù)人手中,而是在多數(shù)人手里。——《希臘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反映出來的法治觀念有何不同?結合所學知識,舉出近代中國資產(chǎn)階級以法制取代專制實踐的一例。
指出這兩個文獻包含的資產(chǎn)階級國家建設的基本原則,分析它們在資產(chǎn)階級國家建設過程中的作用。
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十二銅表法》產(chǎn)生的背景條件及其重要歷史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jīng)歷了歷史性的跨越。從1949年到1954年間,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兩項主要成就?
分析近代中國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敗的原因。指出新時期我國是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
自20世紀以來,中國在“慕效西法”上經(jīng)歷了什么變化?
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國法律制度思想的特點是什么?
根據(jù)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哪些特點?
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聯(lián)邦憲法》是如何構建“地域和體制的雙向平衡機制”的。
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晚清時期法制改革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