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抽象層次原理
B.共同經(jīng)驗律
C.最大價值律
D.科學性原理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B.教學目標的側(cè)重點
C.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
D.量規(guī)指標描述的條數(shù)
A.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水平
B.教學目標的側(cè)重點
C.學生的考試成績
D.量規(guī)指標描述的具體性和可操作性
A.設置放映方式命令
B.觀看放映命令
C.自定義放映
D.幻燈片切換命令
A.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寫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點如何
B.教師逐句講解都寫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點
C.教師適當補充圖片資料,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
D.請學生想象描述景象
A.使用【格式】菜單中的【字體】
B.使用【格式】菜單中的【樣式】
C.使用【格式】菜單中的【段落】
D.使用【格式】菜單中的【制位表】
最新試題
教育技術中常用光學媒體的設備是指()
PowerPoint中,通過點擊一些文字從而實現(xiàn)頁面間的超鏈接跳轉(zhuǎn),這類設置超鏈接的方式是()
“能運用幾何語言規(guī)范地寫出對頂角性質(zhì)的推理過程”屬于布魯姆認知目標中的“綜合”層次。
1919年,我國開始有人使用幻燈機進行教學活動,這類似于美國的視覺教育,可以認為是中國教育技術的起步。1936年,我國學者使用()的概念概括了這種使用電影機、幻燈機等現(xiàn)代化的聲、光、電設備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并于1983年改稱為教育技術。
就資源的內(nèi)涵來看,學習資源與教學資源是一致的,凡是可以作為教學資源的,都可以被用作學習資源供學生使用;學習資源也可以作為教學資源使用。
電視攝像時,為了要表現(xiàn)某一龐大實驗裝置的完整結(jié)構(gòu),我們應該采用的拍攝景別是()
改革開放后,我國十分重視電化教育的應用研究,提出“三深入”,即深入學科、()、和深入教學。
1950-1960年,我國的電化教育經(jīng)歷了第一次興衰。
從“技術是元器件、裝置,屬于物質(zhì)的東西,是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或技藝,屬于心智或思想,對實用工藝的研究,屬于實踐智慧”出發(fā),我們得出了“從單純的硬件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與策略,以及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有系統(tǒng)的知識,都可以稱之為技術"的結(jié)論。這里使用了()的方法。
1967年,斯克里文提出了()的概念,這種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有助于對處于開發(fā)階段的教材進行改進,也可以用于對教學方案和教學過程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