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熟練與陌生
史鐵生
藝術要反對的,虛偽之后,是熟練。有熟練的技術,哪有熟練的藝術?
熟練(或嫻熟)的語言,于公文或匯報可受贊揚,于文學卻是末路。熟練中,再難有語言的創(chuàng)造,多半是語言的消費了。羅蘭·巴特說過:文學是語言的探險。那就是說,文學是要向著陌生之域開路。陌生之域,并不單指陌生的空間,主要是說心魂中不曾敞開的所在。陌生之域怎么可能輕車熟路呢?倘是探險,模仿、反映和表現(xiàn)一類的意圖就退到不大重要的地位,而發(fā)現(xiàn)成其主旨。米蘭·昆德拉說:沒有發(fā)現(xiàn)的文學就不是好的文學。發(fā)現(xiàn),是語言的創(chuàng)造之源,即便幼稚,也不失文學本色。在人的心魂卻為人所未察的地方,在人的處境卻為人所忽略的時候,當熟練的生活透露出陌生的消息,文學才得其使命。熟練的寫作,可以制造不壞的商品,但不會有很好的文學。
熟練的寫作表明思想的僵滯和感受力的麻木,而迷戀或自賞著熟練語言的大批繁殖,那當然不是先鋒,但也并不就是傳統(tǒng)。
如果傳統(tǒng)就是先前已有的思想、語言以及文體、文風、章法、句式、情趣……那其實就不必再要新的作家,只要新的印刷和新的說書藝人就夠。但傳統(tǒng),確是指先前已有的一些事物,看來關鍵在于:我們要繼承什么以及繼承二字是什么意思?傳統(tǒng)必與繼承相關,否則是廢話。可是,繼承的尺度一向靈活因而含混,激進派的尺標往左推說你是墨守成規(guī),保守者的尺標往右拉看你是丟棄傳統(tǒng)。含混的原因大約在于,繼承是既包含了永恒不變之位置又包含了千變萬化之前途的。然而一切事物都要變,可有哪樣東西是永恒不變的和需要永恒不變的嗎?若沒有,傳統(tǒng)(尤其是幾千年的傳統(tǒng))究竟是在指示什么?或單說變遷就好,繼承又是在強調什么?永恒不變的東西是有的,那就是陌生之域,陌生的圍困是人的永恒處境,不必擔心它的消滅。然而,這似乎又像山川一樣是不可能丟棄的,強調繼承真是多余。但是!面對陌生,自古就有不同的態(tài)度:走去探險,和逃回到熟練。所以我想,傳統(tǒng)強調的就是這前一種態(tài)度——對陌生的驚奇、盼念、甚至是尊敬和愛慕,唯這一種態(tài)度需要永恒不變地繼承。
這一種態(tài)度之下的路途,當然是變化莫測無邊無際,因而好的文學,其實每一步都在繼承傳統(tǒng),每一步也都不在熟練中滯留因而成為探險的先鋒。傳統(tǒng)是其不變的神領,先鋒是其萬變之前途中的探問。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同樣的一些話,出自不同人的口,有時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大學課堂上,同一句,有的教師講出會贏得一片掌聲,有的教師講出則會招致一片噓聲。原因主要在于,前者已經(jīng)用自己的行為為自己贏得了講話的資格,而后者卻沒有??梢姡匾耐皇怯腥酥v了什么話,而是這些話是由什么人講的。
這段話的主旨在于()。
A.否定過度的名人效應
B.批評群眾的盲從心理
C.抨擊言行不一的虛偽作風
D.抨擊為名利而鉆營的現(xiàn)象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公平原則。但公平與效率之間存在矛盾。公平只能是相對的,特別是對我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來說,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還比較低,發(fā)展生產力,提高效率應放在第一位。只有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公平。
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A.生產力決定社會公平原則的實現(xiàn)程度
B.公平在任何國家都只能是相對的
C.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低,不應片面追求公平
D.只要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上不去,就不能實現(xiàn)社會公平
假若城市的教育資源能夠在不同學校之間公平分配,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重點校與普通校的區(qū)別,也不會有一些教師因教育資源的過度聚集而“暴富”。假若教育資源在地域之間得到公平分配,邊遠地區(qū)的山村學校能獲得更多的投入,那么,鄉(xiāng)村教育就不會如此艱難。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A.教育資源的公平化
B.教師收入的兩極化
C.教育資源分配的地域差距化
D.學校劃分的等級化
最新試題
試評析作者對“我們應付這些問題的方法也分好幾種”中的幾種應付方法。
結合自己的理解,談一談對“假定你們能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這句話的思考。
闡釋“科學方法”的含義。
結合文段談談“守望”的兩層含義。
文章第2段提到了“沉著”,試從字義和情感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結合全文,說說“精神的天空”具體指什么?
通觀材料第一段,作者認為“現(xiàn)在青年第一弱點,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結果不是僥幸,便是退卻”的主要原因是?
文中所說的“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如何理解?
賞析本詩頷聯(lián)中數(shù)詞運用的妙處。
作者認為“幸福是需要感受的”“幸福是用來品嘗的”,又提醒我們要“收藏幸?!?。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談談你在生活中“感受”“品嘗”到了哪些幸福?